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天下之津 天科之为——部天科院为“一带一路”海上相互连通贡献力量

来源:火狐体育在线  发布时间:2025-09-06 13:26:38


 

  8月31日至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举办。作为“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海上合作的战略支点,全球目光再次聚焦这座城市。

  立足天津,对全国,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简称部天科院)与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柬埔寨、斯里兰卡、缅甸等上合组织国家相关机构围绕港口建设、生态环保、海岸开发等领域,创新“平台—项目—培训—交流”合作模式,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承担上合组织国家40余项海外工程研究,协助中资企业解决海外工程技术难题,涉及港口码头、人工岛、滨海电站、石油化学工业等领域,为“一带一路”海上相互连通、产业合作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天科智慧和力量。

  2023年10月,习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提出未来5年把同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支持各国青年科学家来华短期工作。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国际科学技术创新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是响应习重要讲话精神、助力中资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支撑。

  近20年来,中国国际贸易持续不断的发展,已投资或承建了100余个海外港口,港口建设合作成为推动“一带一路”相互连通的重要方式。阿联酋及波斯湾待建港区大多涉及珊瑚礁、海草床等海陆交错带生态敏感区,生态环保标准要求高,急需解决以往粗放发展遗留的问题并提升绿色生态港口建设水平。

  部天科院牵头承担“中国—阿联酋绿色生态港口建设技术联合实验室”项目,依托部天科院全球领先的大比尺波浪水槽试验平台、直流风洞实验室、生态修复实验室等,重点开展“港口岸线资源集约利用与空间布局优化技术”“港口生态海岸建设与栖息地保护技术”“港口环境监视测定与智能控制技术”“清洁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技术”四方面研究。

  项目研发的新型块体、胶结堆石等港口海岸生态新结构,凭借优异的海洋灾害防控性能,有效抵御海浪冲击,明显提升了港口工程的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降低了工程维护成本;开发的波斯湾海域海洋水动力模拟系统经阿联酋大学、创新三角洲环境科技公司应用于阿联酋哈利法港、哈斯彦电站等项目,推动中国技术标准“走出去”,为我国和中东地区绿色生态港口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外方研究人员、阿联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副教授阿鲁纳·纳帕亚拉格说:“中国所拥有的先进的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该项目圆满完成提供坚实保障,同时有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以及港口基础设施研究。以部天科院的大比尺波浪水槽为例,它为阿联酋研究人员开展绿色港口研究创造了一个机会。我相信,通过这一系列积极举措,中阿两国之间的合作必将更加紧密。”

  凭借技术优势,部天科院在服务上合组织国家高水平发展的同时,依托世界领先的450米长大比尺波浪水槽等科研大设施及国际化平台,热情参加国际咨询市场之间的竞争,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科研机构同台竞技并赢得项目,承担韩国、马来西亚等国30多个港口海岸工程及中资企业承建的400多个海外项目的科研论证工作。

  古晋挡潮闸位于马来西亚砂拉越河下游,距入海口约15公里,是重要的水利交通基础设施之一,承担着调节上下游水位、防止海水倒灌、保障航运安全等多种功能,于1997年建成。挡潮闸自建成两年起就出现了上下游冲刷问题,冲坑最深达15米。尽管2003年曾实施一次局部修复,但未从根本上解决,近年来上下游冲坑加剧,威胁挡潮闸自身安全。

  自2023年下半年起,部天科院受马方委托围绕古晋挡潮闸修复工程开展深入研究。历经一年多的持续推进,项目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不仅为保障挡潮闸安全提供了科学支撑,也为中马在水运工程领域的国际协作树立了新标杆。

  2024年1月,部天科院科研团队赴古晋现场踏勘,与砂拉越河流管理局、EDS咨询公司及船闸控制中心等开展技术交流,全面掌握项目现状与基础资料。随后,同步开展二维断面与三维整体物理模型试验,模拟闸门开启泄洪与天文潮相互作用下的复杂水动力特性,精细还原现场流态演变过程。研究表明,下游冲刷主要由上游高强度泄洪与下游天文大潮叠加作用产生剧烈水头差,引发强烈水跃及旋涡现象,导致水流速度明显提升,扰动河床泥沙并造成大范围冲刷;上游冲刷则起源于两河交汇区域的局部冲坑逐年积累,在闸门多次泄洪作用下持续向闸体方向发展,形成规模较大、深度较深的冲刷区域,严重威胁挡潮闸结构安全。

  针对以上问题,马方提出四套修复方案,分别采取了四角锥块体、四角空心块体、土工袋、水下混凝土,兼顾安全性、施工便捷性与经济合理性。部天科院通过物理模型对各方案开展了对比验证,与马方开展多轮技术交流。2024年12月,双方确定修复方案采用四脚空心方块、块石、水下混凝土、软体排等组合形式对上下游冲坑区域做加固处理。

  项目研究期间,马来西亚砂拉越交通部部长李景胜率代表团访问部天科院,双方就水运交通科学技术合作等领域的合作进行广泛交流,一致表示将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闸坝修复与蓝色经济发展等方向拓展合作空间。

  一年多来,部天科院与马来西亚密切协作,联合攻关,探明了挡潮闸冲刷的规律机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案。双方不断深化理解、增进互信,为中马工程科学技术合作树立了良好典范,也为后续国际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

  未来部天科院将以此项目为契机,持续深化与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国家在交通、海洋领域务实合作,打造更多高水平的国际工程,推动“中国智慧”在国际舞台发挥非消极作用,为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近年来,部天科院先后打造了中国—印尼、中国—孟加拉、中国—阿联酋双边合作平台,在实验室建设、联合研发、科学技术合作、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架起文化交流和传播友谊的桥梁。

  依托中国—阿联酋绿色生态港口建设技术联合实验室,部天科院举办2期港口航道建设技术国际培训班,组织举办大比尺波浪水槽国际创新交流会,来自阿联酋等10个国家30余名代表参会,发布了《大比尺波浪水槽国际创新合作计划》,与相关国家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同为全球水运工程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10多年来,部天科院主办和协办了援外培训30余期,推介港口科技成果,讲好中国港口故事,培训总数达1200人次。接待老挝国家副主席、泰国驻华大使、巴基斯坦驻华政务参赞以及东盟国家外交官团组参观访问,展示中国港口科学技术实力,通过外事渠道拓展合作空间。

  在2025年发展中国家港口航道建设技术培训班结业式上,部天科院院长戴明新表示,50年来,作为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国家级科研机构,部天科院在港口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创新工作,形成100项核心技术集群,应用到全国200多个港口,承担“一带一路”400多项工程研究,为促进全球水运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今后,部天科院将在部有关司局的支持下,深化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港口领域的技术合作,为推动海上相互连通和贸易便利化贡献天科力量。

上一篇:世界博物馆日:探秘古代气候科技手绘气候史第⑥期
下一篇:全球第3我国第1国产无线传感器Soc企业打破国外独占

相关文章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人:经理

手 机:18953388586

电 话:18953388586

地 址:山东省淄博市